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章  (第2/2页)
以上的医院,博士是敲门砖。    钟严换了鞋,去洗手,“想读哪儿的博?”    “本校吧。”时桉知道,钟严也是医大毕业的,“您觉得是跟侯教授好,还是门教……算了,您肯定推荐我门教授。”    钟严擦干手,打开冰箱门,“为什么这么肯定?”    “侯教授注重实践,门教授严抓理论。门教授带出来的学生,sci发表数量和影响因子都尤为突出。”    和逼人抄书、默手术技巧、背医嘱的某人异曲同工。时桉查过,钟严的论文发表量多到不真实,普通人望而不及。    钟严打开微波炉,放碗进去,“你自己怎么想的?”    “我更倾向侯教授。”    “讨厌写论文?”    “也不是讨厌,就是感觉没用。我想当医生,不是讲师。理论再花里胡哨,也没一场手术来得快。”    钟严笑了,声音从厨房传出,“你和我以前的想法一样。”    “以前?”时桉好奇,转过头看他。    “我读书的时候最讨厌写论文,比你还烦。”    时桉头一次觉得跟钟严同频了,他更加好奇,“那现在呢?”    钟严没直说,先问他,“人人都知临床经验重要,为什么还在实践之前,学那么多年枯燥的理论?”    “怎么也得掌握基础啊,不然怎么实践。”    钟严:“你知道实践代表什么吗?”    时桉等着他说。    “代表一个鲜活的生命,自掏腰包,主动成为你医学路上的垫脚石。”    “好夸张的说法。”时桉也不喜欢。    可患者的确花了钱,又无形中帮他们增加了经验。    时桉不服气,“我从没想把患者当垫脚石。”    治病救人和累积经验相辅相成,这算互惠共赢。    “没有哪个医生想把患者当垫脚石。”钟严说:“但你毫无临床经验时,有什么底气、拿什么本事向患者和家属承诺?”    时桉握着笔,看眼下的教科书、专业文献,还有做不完的练习题。    是掌握绝对多的专业知识,进行无数次的理论练习,才能增加临床上的底气。    把理论扎根在心里,成为条件反射,日复一日地练习,哪怕走弯路、无意义,也好过用患者的生命当练习题。    时桉看自己寥寥几字标注的书籍,突然有了羞耻心。    钟严把热好的牛奶推给他,“明天早班,别熬夜。”    时桉嗅嗅热腾腾的巧克力奶,眼皮熏得潮润,“您也喜欢喝这个?”    钟严站在茶几另一端,单手撑着桌面,稍微靠近了些,低头看他的眼。    “你这脑子,怎么考上医大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