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眼着迷 第8节 (第2/2页)
一走,躲着的几个男生就冒出头了,周宗彦嘲笑他们“生人唔生胆(人长了胆子没长)”。 有试图挽尊的:“他脾气不好咯,社会上那几个丧尽天良的古惑仔都得给他三分薄面,我们怎么有胆惹他。” “是啊,上年我想同他交个朋友,饮了他的咖啡,好苦啊!饮完这大佬才同我讲是鼠药!我叼!我赶去医院洗胃,隔日他又讲,‘耍你的’,还冲我笑……”有绘声绘色诉苦的,毛骨悚然地搓搓皮肤:“现在他一笑我就慌啊!” 也有委屈的:“而且他学过mma(综合格斗)的嘛。” “再讲了,他老爹是——” 那人讳言,话说一半噤了声,转而蹲到许织夏面前:“妹妹,他好心狠的,离他远点啊!” “不是吧,小朋友也欺负?” …… 所有对他的畏惧和忌讳,纪淮周通通抛之脑后。 他肩背挺阔,腰肌绷紧,高而精瘦的身段最招人注意,但他连背影都显得那么有威胁性,冷漠的,疏远的,明写着他不需要任何人的喜欢。 “等下!”周祖生追出来。 警署门口,纪淮周平静:“我九点的航班。” 周祖生不兜圈:“要带你母亲去苏杭?” “难不成去英国?” 他讲话一直这么夹枪带棍,哪天性子不刺了反倒还让人不习惯。 周祖生不介意,看住他说:“阿玦,不如住我家,你同阿霁阿彦都是同班,生活学习可以互相照应。” 纪淮周低笑两声,颇有兴味地自嘲:“收留我?好心没好报啊,周警官。” “你同我好歹沾亲带故。”周祖生道。 确实带点亲故,纪淮周的外曾祖母,和周祖生的爷爷是亲兄妹,但周妹年轻时远嫁到了江南地带,即使后代依旧随母姓,远亲的情分早已淡。 “我是养不熟了,周警官这么乐善好施——” 纪淮周顿了顿,拇指向耳后一指,散漫歪了下头:“里边有个。” “生哥!”警长跑近,打断交谈:“真是好巧,刚刚接到电话报案,有儿童失踪,已经确认过,就是里边那个孩子。” 警长又递给周祖生一份档案复件:“但有个麻烦事。” 周祖生接过复件,听警长上报情况,从而得知,许织夏是圣约罗儿童院的孤儿,她并非走失,而是领养人想要送她回儿童院,半路她自己偷偷跑了。 “两公婆脾气好臭,不愿意来接,让我们直接送她回儿童院……” 周祖生抬眼,沉着脸色:“不想过来,是想我做东,请他们来警署坐?” 警长讪讪,他也很为难。 周祖生翻阅着档案信息:“她以前是在京市福利院?为什么专门转到港区?” 警长答道:“双非港宝嘛,在港区出世,有港区的身份。” 档案里记录着当年京市福利院同步的问讯信息,明确写着许织夏本人的反馈——她有父母和一个兄长。 “她都记得自己有哥哥,”周祖生合上档案递还回去,看破不说破:“留在京市,说不定还能找到家人,在内地哪里都比送到港区强。” 思维正常有辨认能力的孩子,没道理两年都找不着父母,甚至还被送到几千公里外的港区,天高皇帝远。 明摆着是弃养。 尤其京市那些大宅院,千禧年代,老一辈的思想不少滞留在晚清,重男轻女,养儿不育女的情况在当时并不罕见。 可即便周祖生心知肚明,他也无能为力。 政策上轮不到他们港区警察管。 在周祖生提及许织夏有哥哥时,那个不为人知的瞬间,纪淮周眼底有一抹动容一闪即逝。 那根针好像也落到了他的身上。 警长懂其中逻辑,唉叹:“这小孩在圣约罗这一年,已经被三个领养家庭送回了。儿童院讲的,她有自闭倾向,情绪不稳,还是个哑巴。” 哑巴? 纪淮周一声不合时宜的讥笑:“扯淡。” 他没兴致再听,踩着自己的说话声离开,话音落地的瞬间只留下个后脑勺。 不出几步,他又顿足,捏了捏手里医用绷带,扭回头,漫不经心地瞟了眼过去,还是那副谁都不放在眼里的傲慢表情。 “她发烧了。” “——还没发现么?” 明明他每个字的语气都很寻常,但警长就是莫名感觉自己被他骂了,骂得还挺难听。 不过聊这没用的,确实不如先带人看病。 许织夏一个人坐在那个角落里,乖乖的没乱跑。 可是过去好长时间都没见少年回来。 她忍不住滑下椅子,鼻尖和两只小手都贴到玻璃门上,望出去,找他的身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