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节 (第4/5页)
如琢阻拦的情况。 卢香亭认为这两天内就可以拿下牛行车站,郑俊彦认为一天之内就可以消灭这股孤军,孙传芳在九江江面的军舰上只是略略扫了眼牛行车站就把注意力转到赣北去了,经验告诉他这个团很快就会消失的,而在赣北,李宗仁率领地第七军,正从瑞昌进入江西,他打算在赣北演一出请君入瓮,或者瓮中捉鳖,将北伐军地三大主力之一的第七军歼灭在赣北,就像牛行车站地那个团。 可是,有些时候,经验是不准确的,是错误的;比如,在1926年九月下旬在牛行车站发生的事,在这里发生了奇迹,这个奇迹也被后世看作北伐战争中最惨烈的一仗。 一写就收不住,看看时间快五点了,累死我了,唉,勉强算昨天的第二更吧................... 有气无力的求月票........................................................... 第四章大革命风云第四十四节牛行车站(一) 第四章大革命风云第四十四节牛行车站(一) 就算薛岳已经站在庄继华面前,他还是不敢相信南昌城内已经崩溃了,按照他的设想,南昌城内有十九师,薛岳团,加上师部军部直属部队,怎么也有接近六千人,好好组织一下,守上两天是没有问题的,他就可以利用这两天带着一团撤向西边,然后再到南浔线寻找战机,争取截断南浔线,现在程潜一垮,把他给晾在这里了,准备的逃生计划泡汤了。 “我把师部也带出来了。”薛岳低沉的声音在车站调度室内回荡,一师师部人员很是机灵,他们得知程潜走了之后,没有跟着往邓家铺走,而是跑到得胜门找薛岳,随薛岳一齐过江。 薛岳的到来让庄继华重新审视了自己手中的力量,一团和三团加起来接近三千人,加上师部直属部队,全军有三千多人,集合这三千多人向西边冲。 “集合部队,立刻突围。”庄继华唰地站起来:“一团开路,师部直属队居中,三团断后,我们向西撤。” 庄继华的决断不可谓不快,可是还是晚了,部队还没有出发,外围警戒线报告,大批敌人在西边出现,北方又有新的增援部队到达。 郑俊彦在漳江门击溃五十五团时就意识到南昌内的北伐军已经混乱了,因此他当机立断下令后续部队不用过江,转到牛行车站归杨赓和指挥,于是担任后卫部队的第二混成旅和第六混成旅掉头转到牛行车站。只是他们地距离较远,士兵对不能进南昌享受不禁军纪的三天假期不满。走得比较慢;薛岳渡江花了太多时间,但他的距离要短得多,牛行车站两边一前一后同时增加了部队。庄继华得了接近两千人的增援,杨赓和则得到八千多人的增援。 得到增援之后,杨赓和调整部署以实力较强的第六混成旅围住西边,以第二混成旅在北面,他带着独立旅和第十师的一个团在东面。把牛行车站围得水泄不通。 庄继华立刻又改变决策决定守御牛行车站,他在调度室建立起师部。架起电台,以第三团八营接管余程万地阵地,在北面又构筑了两道防线,以第二营守御前三道防线,东面建立了三道防线,以刘靖的三营防守,渡口方面派第九营防御。第七营负责守卫车站内,一营和师直属营为预备队,炮兵阵地建立在车站内。 庄继华在车站内拼命抢时间构筑工事,车站外地三个旅却迟迟没有发动进攻,这是因为总指挥杨赓和既不想打又指挥不动。 第二混成旅指挥官梁鸿恩和第六混成旅彭德铨是孙传芳的嫡系,所部人多势众,装备精良,不愿受杨赓和的指挥。杨赓和又不愿意拿自己的部队打头阵,于是三个人各守一面,看着庄继华在车站内抢修工事。 整整一天一夜,牛行车站没有动静,这让涂家埠的卢香亭、南昌城内的郑俊彦十分奇怪,卢香亭奇怪的是没有战报。郑俊彦奇怪地是为什么这么安静。两人的询问先后到达牛行车站,杨赓和没有办法了,只好把梁鸿恩和彭德铨请来商议,不管怎样,总得打一下吧。 “两位,卢总指挥(卢香亭是孙传芳任命的援赣军总指挥,在江西的孙传芳部队都归他指挥。)和郑司令都来电询问战况,兄弟这个指挥官不好答话,特意请两位过来商议。”杨赓和知道这两位不服自己,因此说得十分客气。 彭德铨一翻白眼大大咧咧的说:“杨老哥。你是总指挥。你说怎么打?”他的第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