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_第1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2节 (第3/3页)

兵卒战斗,军阵进退之间毫无晦涩之感,杀得荆州兵卒节节败退。

    这不是说孙策用出色的指挥艺术压制了张飞,孙策还没有那个能力,张飞也不是鱼腩之辈。也不是说东吴的五千兵卒就强过张飞的一万精兵,那更不现实,虽然孙策带来的五千兵卒都是身经百战之辈,但张飞训练的兵卒也不是乌合之众。

    吴兵能杀的荆州兵卒节节败退是因为他们拼命了,世界上最可怕的军队就是敢于拼命的军队。当一群彪形大汉眼红拼命的时候,别说是精兵了,就是天兵,也要退避三舍,避其锋芒。

    当然,这种近乎于虚假的战斗力注定不会持续太久,如果短时间内不能攻破张飞的防线,兵卒的血勇之气就会像潮水一样回落,一蹶不振。

    随着战事的进行,孙策的军阵慢慢发生变化,如果说一开始孙策的军阵是锥形之阵的话,现在被张飞的军阵所阻拦,已经慢慢变成蘑菇的形状,而孙策所在之地,就是军阵最薄弱的地方,几乎被陈到和范疆拦腰斩断了。

    而张飞的半月阵则越来越薄,几乎被压成一个半圆形,对于张飞来说,现在也是成败关键之时。

    只要再能坚持一小会,荆州兵卒就能将孙策完全包围,一举歼灭。但一个疏忽也可能功亏一篑,让孙策逃出重围。

    就在这时,孙策忽然放下弯弓策马提枪,离开帅旗所在之地,直奔军阵的最前方冲去。

    陈到还聚精会神的等着拨打孙策的羽箭呢,岂料忽然之间失去了敌手,顿时呆了一呆。也就在陈到发呆的一两秒钟,孙策已经冲出二十余不,陈到再也没有追赶的机会了。

    孙策飞快的冲到战阵的最前端,低喝一声,抖出层层枪影,接连刺死十余人,带着吴兵冲出十余步远,一下子冲到张飞十步之内。

    这是两个人第二次交手了,孙策深吸了一口气,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上张飞身上,孙策很清楚,自己绝对没有时间和张飞在此地纠缠,只有一击的机会,能逼退张飞,就有机会带着兵卒逃出升天,逼不退张飞,今天怕是就要丧命于此了。

    孙策将目光放到十步之外的张飞身上,视砍次而来的刀枪为无物,只靠战马撞扑来的敌军,同时搅动手里的钢枪。

    将近两丈的钢枪极速搅动,发出凄厉的破空声,赤红的枪杆和枪缨看上去就像一团旋转的火龙,张牙舞爪的扑向张飞。

    张飞横矛立马,脸上露出无比慎重的神色,张飞表面上一动不动,却在暗自运转气血,衣甲之下,肌肉都鼓胀起来,撑的身上的铠甲嘣嘣作响。

    张飞很无奈的发现,孙策的武艺竟然比上次交手之时高上了一线,已经和许褚、关羽等人不相上下了。

    这不是说张飞就怕了孙策,就算孙策突破了,也依旧不是自己的对手,但那是几百招之后的事情,而不是现在这样一招定胜负。要说到一招定胜负,天下最厉害的人就是关羽,就连吕布都不行。

    可现在孙策比关羽还要可怕,关羽的前三招确实霸绝天下,但关羽还是惜命的,可眼下的孙策完全是一副秒杀自己的架势,也就是说,孙策这一出手就是有来无回,完全搏命的打法。

    碰到这种亡命打法,别说是孙策了,就是换做孙权都能让张飞头疼一阵。

    杀人可跟武艺高低没关系,就是小兵也能一刀捅死张飞这样的武将,张飞的肌肉也不是铁打的,没练过金钟罩、铁布衫这样的牛叉武功。

    张飞确实悍勇,但也不会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和孙策拼命,没人会那么脑残,所以张飞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到放手上,竭力抵挡孙策这一招。

    气势都是此消彼长的,感觉到张飞的惧意,孙策气势再涨,长枪舞动隐隐发出风雷之声,这含怒一击,声势如同九天火雷,碾碎一切。

    “死来……”孙策猛地一声暴喝,震得周围兵卒耳畔嗡嗡作响。

    孙策一枪砸在张飞的丈八蛇矛上,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响声,一股无形的气浪在两人之间爆发出来,吹的战袍咧咧作响,巨大力量震得双方的兵刃不住的颤动,发出阵阵哀鸣之声。

    “踏踏踏……”就算张飞有九牛二虎之力,也被孙策一枪震得倒退了十余步,孙策眼前豁然开朗,只有数十名兵卒挡道了。

    十余名小兵根本对付不了策马狂奔的孙策,孙策一阵大笑,舞枪冲过张飞的防线,钢枪掠过,十余名荆州兵卒被挑上天空,惨叫着落到地上。

    远方余暨县城墙若隐若现,孙策终于突破了张飞的阻拦,前往富春江之路一片坦途。

    身后的张飞还在怒吼连连,但孙策已经不在乎了,孙策不是傻子,他也没打算能杀掉张飞。就像几十个小兵威胁不到自己一样,自己身后的吴兵同样威胁不到张飞,但张飞也杀不了多少吴兵。

    解释一下孙策平叛计划,这次带了五千兵卒北上,但按照孙策的估计,能活着到钱塘县的能有一千人就不错了,甚至有可能都不到一千人。

    按理说孙策一个人去钱塘就够了,然后返回吴县,带兵北上灭掉孙权,毕竟大多数官员都是忠于孙策的。但做事却不能这么做,如果孙权派人截杀孙策怎么办?孙策总不能一直靠自己的武勇突围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